父親沉重的承擔整個家庭生計。即使我們不怎麼相處與不慣,在他生病時,我了解到他仍是我的父親。在父親去醫院看病時,我內心還是有恐懼與驚慌還有難過不捨。很多很多不敢表達以及不清楚的情緒,時常隨著每一次的變動而有埋怨。我也只能以這種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恐懼與難受,以快速方式來掩飾內心的情感。

  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父親帶著我玩的情形。是到哪時候?我開始漸漸走遠,或是整個家庭開始變調?我對於家庭的概念開始模糊,直到大學後我才開始慢慢理解家人與家的概念。即使內心有了想法,我不敢多做改變,只能慢慢地去做調整。然而,時間不等人,我無法確知下一步會變成怎樣,糾結、困頓、難過、責任等,便逐漸加在我的身上。我內心沒有多少厭惡,只是就坦然的接受這一切,並試著微笑面對與處理,感謝每天的體驗。對於父親的理解,也使我不會在像以前一樣,用比較偏執的角度去看。感謝阿彌陀佛,讓我可以有更多的理解。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心情不穩定,卻在長時間的閱讀後感受到心情的平復。我想之前心情不好,或許是因為沒有比較長的閱讀時間的關係。畢竟這份習慣延續了我好幾年,不敢說都是看較深的內容,但因為最近幾年讀研究所的關係,在書本的選擇上,會選擇發人省思的書來閱讀,使自己去思考某些事情。所以最近沒有長時間的閱讀,也許是我的心情不好的原因之一吧。

  閱讀對於我來說,像是放鬆又像是在學習成長的方式,若是兩三天沒有定時定態的閱讀,心情會產生不安的感覺。說不上好壞,或許是形成慣性或者依賴。人生在某個時間節點上,總是會藉由某種慣性或者依賴,讓自己產生安定的心情。於是,閱讀對於現階段的我而言,是一種自我存在的位標吧。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最忙碌的一天。早上在學校圖書館上整天的班,下午趕七點的晚班。老實說,還蠻累的。早上五點多起床,心情頗為低沉。直到十點左右與女友通完電話,訴說一下自己的抱怨,每天上午炒菜(盡孝道),晚上去上班(為生活),一整個星期都沒有休到假期。特別是因為沒有和女友在一起,讓我的心情更為沮喪。感謝她鼓勵我,叫我別放棄,要我自己去客觀的分析這份工作與自己的關係。其實不用她說,我也很清楚。我只是想找個理由說服自己,怠惰是原罪。想放棄的原因,是我對於不能控制的生活感到害怕。從這,我聯想到我與女友的關係,也許是我太依賴她;也許是我太勞累,總之我需要有人陪伴與傾聽,裡面更深層的原因,我變成害怕孤獨的人以及失去面對改變的心態。所以,事物繁雜與勞累是一回事,重點在於與預想得不一致(應徵書店卻成為咖啡店員工),才是我心情沮喪的主因。這只是一個引爆點,我很清楚。原因在於生活中有太多事情不如我所設想,女友要離開、父親受傷、論文沒寫、沒時間看書等都是因素之一。想求的心態越重,反而求不得的失落愈深,我的內心缺少了某個動力,這個動力,就是我的存在究竟為何?能給予的價值為何?愛情、孝道、能力、理想等沒得到一個滿足,怎樣的滿足?「你和我」的滿足。這個念頭很難實現,因為想法永遠都不滿足,情緒永遠都會浮現。

  與女友聊完後,情緒稍微平復,便去忙TA的工作。中午吃完飯後,帶著一杯茶,心情搖晃著走向圖書館五樓的外廣場,那裡是我看風景讓心情平靜之處。五樓是剛開幕的創辦人曉雲導師紀念堂,走過原本空曠如今充滿導師足跡擺設的空間,我望著涼亭外的遠山與藍天,耳畔聽著女同學的嬉鬧,心很靜也冷。看著蜿蜒道路與山峰綿疊,向左看著女同學嬉鬧拍照,想抓取落葉跌落得無重力感,人生也好似如此(何事秋風悲畫扇)。我默然打坐,數著呼吸數著煩惱,數著我的想法與悲傷,念頭若隱若現,欲靜不止,念頭無數。至上班前十分鐘,起身走回室內,看到曉雲導師的清涼展,不假思索入內參觀。從畫中我看到空寂、孤獨與平靜的心。僧望明月,明月照僧,兩者皆飄然無實,恍惚間,我只看到凝注,兩相皆無差別。心中有了某種情緒,分辨不清。望著創辦人的銅像,合十恭敬禮拜,南無阿彌陀佛。導師的書法「念佛明心同體」,使我愧然低頭不語。一路看下去,看到導師的「覺之教育」理念與願作耕牛和其願景,不知為何?眼眶泛紅,突然放下部分心思。體會到曾師所說的愛無大小,唯有真愛。看著這份真愛,我看到我想捨下得念頭。這一生想怎麼過?唯有做如實的自己。我愛我所念,卻不困其所念,「誠心、立命」唯爾。此時,心情通暢,也許是另一種假象,或短暫的清明。

  下山坐捷運前往工作地方,望著鏡子裡的我,我想看笑容的樣子。於是,我不斷地揚著嘴角,心情跟著笑了,感謝阿彌陀佛的願力。整個晚上想到便微笑,原本認為會感到煩惱與討厭的地方,成為我專注工作的場所。我沒有設想與預期,只有盡心做事。然而,念頭厲害的地方,就在你過了這坎,就會有更深的坎等著你,選擇跨過或是跌倒。那時的清明是清明,只是過了那時便不再是了。我無法做到念念分明,因為我有分別有原則(預設念頭),更重要的是我「在意」。嘴巴與行為的不在意,只是防衛機制的最後關卡(預設立場),人心中最幽微深處,很「在意」。不「在意」不「存在」,唯有大死一番,才能有「捨」。於是我便回來了。但仍有這份體驗,真的很感謝。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騎腳踏車,沒想到竟還有基礎階段。騎腳踏車的速度與阻力全憑個人自行決定,由此也知道,飛輪課講究的是效率與自制。人生不也是如此?上飛輪課的過程中,大腿的痠痛以及無力,使我一直想要放棄,但內心卻又不肯放棄。此時,大腦與內心不斷在爭執。原來大腦與內心是不一致,思維與念頭是不同,身心不平衡的原因,或許就在想要與需要的平衡不當。我們該做的或許就是尋找身心平衡的方法。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天的體驗,多是在咖啡店學習,如何將菜單menu的飲品介紹給客人。雖然我的本意是想當書店的店員,卻意外接觸到咖啡店的工作。學習的過程中,內心有幾分不願以及些許想學習的心態,但整體而言是不想做的念頭。從這裡我感受到,以前認為可以接受每份工作的心態,是虛假的認知。事實上,對於新的環境以及新的知識,我內心常是不願接受的心態。究竟這樣的想法從何而來?或許與我的個性有很大部分關連。我的個性偏向保守以及安定,於是我常會去設想未發生的事情。同時,我也不願讓人看到我的想法,而對我產生負面的想法,於是外表常會表現出樂意學習的心態(或許某些部分是真的很想學習,但有時候是心態很想學,行為卻表現得不盡理想)。可是我再怎麼表現接受的心態,大都是在我的防衛機制允許範圍之內,若是超出我的預想,往往負面心態以及情緒,就會不斷的湧現出來。內心中有反骨的部分,也有想順從的心態,遇到事情之後,便產生很矛盾的心情(患得患失的行為)。在這樣的狀態之下,我是處於混亂的思緒下處理事情,直到做錯或是時間久了才會平復。然而,人生有多少重要的事情,以賭徒的心態去面對,此乃我不願意。我想尋找安身立命的想法,在於我想做到不動心的境界。面對、理解、處理、放下、幫助,仍使我這脆弱的心靈,在這火宅中找到清涼。感謝我遇到的這一切,這份機緣使我更感受到自己的面貌。感恩、謝謝。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實說,目前的狀態是有點不適應。但這份不適應卻讓我看到很多自己沒看到的部分,譬如對於未知的恐懼、怠惰以及沒有自信。未知的恐懼讓我對於之後會發生的事情,譬如學習、陌生的環境、重新開始或者未接觸的領域等,感到煩躁。怠惰的心,使我遇到困難重重以及重新開始的環境,很想頓足不前。腦海中打包走人的念頭,在我吸收新的知識時,不斷閃現在我的腦海中。加上害怕學習緩慢、效率不彰、能力不足等負面的念頭,更讓我體會到,原來我是個沒有自信的人。即使知之前已經認知道這件事情,在時光以及事物的淹沒之下,我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某些部分。在這我明顯得察覺到,原來我的防衛機制非常狡猾以及厚實。它常在我注意時,掩飾成一張薄紙,自己輕輕地戳一下,就破了。原本以為自己的超越,原來只是它設下的陷阱,用意在讓你以為摸清它的深淺。有時也常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你錯認為自己已經卸下防衛機制。它藉由假象的超越,讓我產生假性自信。這份假性自信,只是自以為是與我慢的融合,包裝成自信的模樣騙取我的信心,它在等待機會掩蓋「我」的存在。感謝這份新工作,讓我體驗到新的事物以及知識,更讓我察覺到自己的無知與傲慢和恐懼。雖然我不能做甚麼,至少我看到了。感恩。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六點要去應徵的店與店長見面,結果店長外出,工讀生便先叫我填寫資料,等待店長的來臨。過了二十分鐘,工讀生便與我對談,誰知道談話方面多是咖啡店的部分,問題是我是來應徵書店。於是我便有很多不肯定的詞語,畢竟沒有經驗不敢說甚麼。我也很樂於嚐試咖啡店的工作,只是須要給一些時間。談完離開,過了一小時,店長打來問我是否對此工作意願不大?我有聽沒有懂,雖不清楚狀況,仍是說很有意願!於是,老闆便約我明天再來見面,這也算是體驗吧。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