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台灣也有…但不是像日本那麼嚴重。通常去面試,有超過兩次以上工作未滿半年的經驗,很容易被貼上能力不足或是沒定性之類負面印象,的確有類似的案例,才會讓人做出這樣的判斷,好比最近的面試微電影。
我記得當我退伍後,在人力銀行投履歷,面試兩份工作。福利看來很照顧員工,但實際接觸後,發現理想和現實不只是用在人身上而已(笑)。一個我婉拒;一個是進去問同事後,五天就提出辭呈。在提出辭呈前,我也掙扎很久,畢竟離職是最後的選擇。我的個性隨遇而安,講白點就是胸無大志(仍是胖子)、混吃等死(眼神死)。繼續在這工作也不是不行、但這份工作無法激起我的熱情,每天工作都很緊繃與不快樂,於是我問自己,要這樣下去嗎?最終選擇了遞出辭呈。
這段經歷讓我體會到,即使認為自己是自由,可以自主選擇的人,決定事情時,仍會受到社會價值觀影響。那是從你出生後,無形且持續地影響人的思維和價值觀。平時不會感受到它的存在,唯有你在做選擇時,與它相異才會從深處爬出,明底暗裏的影響你。當然,我不是說社會價值觀就是不好,它在某種層面上,代表集體意識;代表安全與舒適。人在做出不同選擇時,除了要和社會溝通,也要和自己內心深處尋找安全的本能溝通(用溝通不用衝突,是因為人在做出選擇後,勢必要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因為如此,決定做不同選擇,是經過許多思考和轉折。面對這樣的人物,我都投以讚嘆佩服的目光(大丈夫!無誤!?)。
其實,人會不由自主的追求自由、自主的原因,也許是這個世界,有更大的意志控制個人意志(不是說蓋亞意志唷!?)。因此,追求的過程中,必須要冷靜、理性與勇氣,不然很容易陷入囚牢或是枯井。然而,過於深陷某個方向,不是個人純然的選擇,而是其他人幫其選擇的方向。從這來說,人是恐懼孤獨;害怕寂寞的生物。於是,我們容易將自主權交給他人,換取一種安心。想跳出來,是需要勇氣(菸→≈}℃)。
佛經說,人世間像是火宅,人處在其中,必然會有痛苦。於是,怎樣將燒到身上的火熄滅,或是將居住處變清涼,就要看個人智慧與抉擇。如果痛苦,將目光投向光明,哪怕雙眼模糊;鼻涕橫流;口水肆意,再醜態百出,也要相信這個世界,用感恩和愛面對。要明白火帶來的不只是灼熱,也帶來光明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