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五個問

來電號碼顯示不認識

皆通便被劈頭大問

服務、能力、想法、觀感、態度

我想我做不到

此時將失去工作的我

還有能力要求

已是天大的喜事

當然

因為不是我

才顯得我的從容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7 Mon 2012 12:21
  • 追逝

走過生死隔閡

風仍在吹

沒有追夢的年少

只存蠟燭數著時刻

刻痕不是過去殘存的記憶

無人提起

那時望著夕陽風景的眼

的心情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7 Mon 2012 12:14
  • 愛呢

留下的誓言

妒意燃燒

沒有發生的未來

成了過去空白的填補

當初愛的模糊

分不清歸屬

信任逐漸被時間腐蝕

美好的回憶形成深可見骨的刀傷

無法忘記,愛滋養了恨

忘了回頭

腳步停不下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7 Mon 2012 12:07
  • 主國

夢遊的歸途

鐘聲傳達不到

牧羊者啊

北極星在哪?

馬槽開始流血

聖潔的彼端

是羔羊尋覓的國土

另一端呢?

天空裂下而出的大龍

滾燙的罪惡

從「我」的彼端噴薄

掩埋光輝

榮耀將不在地上

須等待

油膏的恩寵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師姐送了我很多本葉嘉瑩老師的著作,我深受感動!尤其師姐又曾受過葉老師的教導,那種感受更是強烈(或許是內心認為這份心意很貴重)。雖然我是個不切實際、懶散、怠惰的人,卻可以在生命中遇到很多貴人,衷心的感到開心與喜悅以及慚愧,我是一個很容易知足的人(求知慾與書目前還割捨不下)。這份喜悅與慚愧銘感心內。感謝大家的幫助與照顧,願大家快樂永在,南無阿彌陀佛。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發覺到自己越來越敏感,原因或許是只做察覺得工夫(只看動機與目的),未注意過程與客觀的事實(現象),也常忽略性善的本質(我信仰與認知的前提),導致我常偏向負面的想法。但再努力挖掘下去,我想更深層的原因,或許是在我常有防備與質疑的念頭(個性因素),即使是再怎麼親密的人,也是如此。然而,越是熟悉與親密的對象,在平時是很難被發現(熟悉與親密會幫你掩蓋掉這份不信任與質疑),只有到了選擇的關頭時才會浮現,且隨著親密感的深厚,反彈的力道就更強烈。這是因為我執著於「實有」?而忘卻一切事物的本質是「空性」?我仔細的思考後,或許是我未更確信(接受)實有,才會如此(對於性善的本質未更確信)。或許是因為我常常忽略信仰的核心「信任」(真實的相信),我才會有不信的部分,更深入的去說,是我的無自信與不安全感。能察覺很好;能反省才好;能改過更好,更重要的是能夠有自信的接受與信任。願大家可以如意緣滿,南無阿彌陀佛。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主觀這件事情,有好幾位朋友曾說我很主觀,是哪裡很主觀,我很不清楚。剛開始聽到,感覺很訝異。我以為我是自信不足的人,所以我的主觀意識應該很薄弱。然而,聽到友人說出我有這種現象,感到疑惑。於是我回頭仔細反省,發覺確是有這種現象。從此事也讓我知道,主觀和無自信是兩件事情,並非有獨無偶。再仔細去觀察,發現到我的主觀是建立在我偏執(自認為)的道德價值原則上(與真正的道德無關,切莫搞錯),藉由認知到某個崇高的理想或理論,認為自己掌握了某部分的真理。就像一把神兵利器,被我這毫無根基(無自信)的人握著,胡亂揮砍別人,我也因這無自信,更會死抓這把神兵不放。卻忘了,真正的高手,往往是先聽彼此的呼吸,才會發出招式。高手是將劍繫於心上,而我卻是將心繫於劍上,故我沉迷於鋒利的劍刃,殊不知劍傷人不認人。於此我才恍然大悟,我的主觀在於我都先下判斷(認知),才從對方的意思中尋找證據,很少放心與耐心的傾聽對方的心聲。理解事物用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難怪友人常說我理解錯他的意思,或是我不明白他的想法,實在慚愧。確實如此,我並非本人,卻又幫人亂下判斷與說法,在這樣的狀態底下,能看到或理解到對方的意思有多少?真是慚愧。這一切的不堪與造作,皆是從自己的私心而來,所引起的不悅、憤怒、不理解、難過、痛苦、快樂等,都只是自己的種種欲望所衍生的情緒,不關他人的事。原來,自己的念頭若未察覺清楚就亂下判斷,常常會使自己走向偏途而不自知。感謝朋友們的提醒,才使我看到自己某部分的樣貌,是這麼的無知與自大。願大家一起脫離煩惱欲望的恐怖,南無阿彌陀佛。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我會忘了,也許還記得

轉身後的奇蹟

眼淚拭去的瞬間

久遠至不再說

傳到東方盡頭的福音

 

沒有了罪惡

當我們低頭信服時

道路將穿透那人子的身影

使我們不再迷惘

詩歌響盪耳邊

快樂在門的那頭獲得

 

沒有了痛苦

當我們低頭讚頌時

一切的感謝與祝福

都將化作榮耀

編織成王國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沉默成了真實

被遺忘的理想

親手指使虛假的正義

用名曰「未來」的泥土

參雜釘子與尖刃

挖洞掩埋自由與自我陪葬

在最後呼吸時睜眼

想知道自己是以何種形式而死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夫的詩帶有魔力,散文亦不遑多讓。運用文字的魅力,讓詩溶化成散文的形式。如他在〈一朵午荷〉中所表現


在重重疊疊的荷葉掩蓋中,終於找到了一朵將謝而為謝,卻已冷寂無聲的紅蓮,我驚喜得手足無措起來,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靜,最最溫柔的一朵嗎?


這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洛夫運用字句的魅力,由散文中看到詩的意境。句子並非只是單純用詩句巧弄成散文,洛夫對於散文也有自己的看法,散文本身就是一種沒有特殊形式與獨立個性的東西,即指散文如水,流入不同容器,便形成那種容器的形態。洛夫對於散文家也有自己的認定


他必須要能建立一種獨特的風格,包括思想的風格和語言的風格。其形式無須如詩一樣刻意追求語句、意象、韻律的建構,亦無須像小說追求劇情與人物的刻畫,內容上要有深度,但情感不用刻意去渲染,此即是一位不錯的散文家。


從這段文字中,確實看到洛夫對於散文與散文家的認知,有自己的看法。

  其書全本有二十三篇,除生活趣事之外,亦有對文化的看法。在〈日本文化與豬〉中,帶著嘲諷的口語

在參觀市內最大的一座金龍寺時,我就親眼看到一位西裝革履的日本紳士,光天化日之下當眾拉開褲子在牆角小便,這不正是他們「包裝文化」最好的註解嗎?

日本人在享用帝王大餐之前,廚師既沒有透露每道菜的原始材料,而這批食客也未加檢察及遽爾大嚼,吃完後各抒所感時,有的說象鼻味同牛肉,有的認為熊掌吃起來像布丁,結論是:還是豬肉好吃

等幽默諷刺的語調。當然,洛夫在那個時代,對於日本文化有某種仇視心態有其因素,但那是屬於那個時代背景的因素,筆者在此不多做討論。只是想問各位在看這段文字時,是否可以在腦海中想像這種場景。又洛夫對時間與生命的感嘆如〈時間的震撼〉中所說

人一到了中年,對時間特別敏感,日影西斜,一天又過去了。每天早晨最怕的有兩件事,一是照鏡子,一是翻日曆,手一接觸那疊日漸消瘦的日曆,便會發抖。

藉由鏡子來反射照映肉體的衰老形象和觸摸日曆感受無形時間的流逝,來表達對於生死的敬畏,是必須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才能寫出如此聳動的文字。還有洛夫對於詩人這個身分與熱愛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在他的文字中亦有時在不經意間流洩出來

但不論我做的事,對自己或對他人具有那麼大的價值,只要沒有詩,我的生活便沒有意義。如果一旦詩的火苗在我心中熄滅,那就是我宣布自己死亡的時候。

血不夠熱的人,不配稱為詩人

等語句,表達自己對於身為詩人的認同,令筆者在閱讀時,感受到滾動如洪水的血脈文字,產生心有戚戚焉的認同。由此可以知道,洛夫對於文字的運用,的確達到他本身的要求,著魔。

  最後,筆者對於散文也有一點點淺薄的認知,想與大家分享。如果,散文只有流水的內容與形式,是不能打動讀者。沒有對生命或事物有深刻的理解,是無法寫出看 似無味且平淡無奇的散文內容,裡面充滿酸甜苦辣及五味雜陳的情感。洛夫給了我一個感受,能純粹生活並忠實自己的人,才能寫出一篇真實且深刻的散文。若是對 生命或事物沒有深刻感受的人,想寫出真實貼切生命脈動的文章,令讀者在閱讀時能受感動,那真是荒謬而有趣的事情。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