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要我們誠心對人,本人目前還不能完全當面誠心如實表達自己的想法,便想藉由撰寫部落格的方式,誠心的面對自己與大家。謝謝與感恩每位抽空看我心情日記的人。南無阿彌陀佛。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想像他坐在你的右邊,用溫柔的眼神看著你,輕薄的嘴唇以仰望月光的姿態,邀請你一同看向藍天,血紅色的暮陽,留不住一朵純潔的白雲,為自己披上。
我們該懂得語言只是虛構,它用一橫一豎的人心思維每個姿態,善良就該平躺,留下被擊倒的姿態;利用就該站的筆挺,不畏艱難風吹日曬,直到生機盎然的木頭腐朽。只有貼著人心的為人服務,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同以及聖人的形象。
青年啊,你明白的,你該明白的,當你用初生之犢的姿態,睥睨別人的人生,輕視命運因果,就該知道地球的圓形面積其實不大。就在昨天他環遊世界了,搬回到你家左邊,在早晨、傍晚,在你上下班時,他輕拍你的肩道聲安。
社會攤開他的經驗理論,告訴我暴力是最快解決事情的途徑;謊言欺騙是最輕鬆滿足慾望的方法;嘲諷批評是最能取得信心的行為,但你忘了你的思維、人格也是隨著他們旋轉,繞來繞去之後連你自己都以為你是正確。
丟棄了誠實、謙虛也無妨,反正也能得到他人的信用。你的目光開始尋找與你相同的人,看到的都是詐欺、謊言、利用得來的成功手段。但你和人談吐時講誠信、講道德、講義氣、講犧牲奉獻,你想塑造自己是樂觀向上、熱情助人、誠實可靠;你想塑造自己是謙虛有禮、能力卓越、目光瞻遠;你想塑造自己是不求名利、聰明智銳、操守有責,我們都是這樣被印象矇騙。
不求內在如此,那滿足不了私慾,只有向外獲得他人的認同,才能滿足個人的慾望。所以學會以各種形象,表現偉人的面容,一個理想人格的模板。學會了,年紀大了就能指點他人道德有失,分寸之間,是以你的心判斷,這何嘗不是社會現象。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源禪寺.jpg

【月桃傳香,吟遊清華】
〈修禪觀照〉文:魯爾德/圖:莫羽蝶

把秋風揉成冬土吹落寒窗塵灰萌生春草夏綠,動盪日月天光
把悲情當作武器,舉起敲上癡兒的光頭
當心前方有坑洞,卻讓命運使人跌入又爬出
在紅塵走一遭,沾惹多少因果多少業
過去的還了,現在的拿了,還有多少多少三生三世
一圈一圈環繞著白雲,隨著山轉星移
遠方有人坐著泡茶,泡著悠閒入喉

不變的種子不變的愛,在后土下依然茁壯成長
大雨來時埋頭躲藏,非得用貪慕的眼淚灌溉
才能看到妳低垂的嬌羞,如落日西下的顏色
其實我更想看到暗幕下,妳的另一面赤裸的表現
當雲霞佈滿妳的身軀,一聲惋惜使我無力的屈服在昨日
一方山水潤養一雙鳳眼,飛向飄渺的巫山祈雨
願以肉身飼養畜生道,卻在菩薩道上忘了埋顆菩提子
動機成了善惡難分的準則,如雲入山谷成了霧後難分
孰是孰非不是從我口、眾生口說出,誰也不是誰,也不是神佛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一樣米養百種人那樣的自然

把一切該說得說好說歹說不能說難以說無法說的都封起,在家前小樹
埋下一壇紹興等待十六年後釀成女兒紅,用無私等待著大樹遮住
炙熱難耐的赤暑,以無心用心地凝視年輪擴大樹皮日漸厚實
床前的小虎跟著逐日成長,以無畏無懼的姿態捍衛
五百年前頑石因夜夜風雨琢磨成的一朵睡蓮,由含苞緩緩
張開層層花蕾,如層層雙手攤開掌心綻放璀璨明珠
照亮萬里三千世界,動搖累年百世恆河沙數的夢境
於是永恆的彼端有妳、有我、有眾生一起見到彼端的恆星

 德源禪寺的山門標示:「臨濟宗清華山德源古道場」。山門旁有一彌勒笑臉迎人,左邊路旁有碑寫道:即心即佛覺此身恍到西天。順著山門小徑前行廿公尺可抵殿前。

   德源禪寺是很傳統的三合院建築,大雄寶殿居中,左右分別是寮房。寮房雖是參悟作息之處,卻也有個很美的名字,右邊叫作「撥草寮」、「降心寮」,「撥草寮」又接「牧心寮」,左邊叫作「選佛寮」意境十分深遠。

#阿里山清華獅子會館
#仿秀實詩人的婕詩體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源禪寺入口處.jpg
【月桃傳香,吟遊清華】文:魯爾德/圖:莫羽蝶
 
走過一段長長的陡坡,綠茵茵的草地,挾著白雲藍天襲我而來,那是天氣晴朗的日子。
 
每次經過德源禪寺,望著門口的石碑,升起想進來的念頭又卻步。或許與我是個俗人有關吧。總認為要入清幽的寺廟,內心是要清靜。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大多數參訪的人,就是因為心煩,才來寺廟尋求靜心,我反而是與其相反。可能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慚愧。我本身學佛將近十年,如今依然未能靜心,反倒生出更多煩惱,若是帶著煩惱的心進入禪寺,會心生慚愧,而不能自己。
 
德源禪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曾經受地牛翻身而倒塌數次,是因為嘉義常常發生地震嗎?也可能是當時沒有做好防震措施,這告訴我們建築要記得注意防震,以免再受一次傷害。哈哈哈,開個玩笑,一切變化都是因緣合何而生,也許很多事情,就是在因緣中發生無法預期的變化。無論是人、事、物皆是如此。
 
德源禪寺,與一般的寺廟不同,這是一間純粹的佛寺,而且還是禪宗的寺廟。這不是廢話嗎?錯!這真的不是廢話,為什麼呢?沒有為什麼,要知道我們經常參訪的寺廟很多都是民間信仰,拜觀世音、玉皇大帝、關公、媽祖之類都有,而一般的佛寺多是拜釋迦牟尼佛,多念阿彌陀佛,比較不會區分派別。所以像德源禪寺這種的寺廟,反倒少見。對於這種少見的建築,我特別愛去遊訪,好奇裝潢與環境氛圍。
 
禪宗在台灣盛行已久,甚至可說是信仰佛教宗派最大宗之一,德源禪寺屬於臨濟宗一脈,其宗風以機鋒凌厲,棒喝峻烈的禪風聞名於世。臨濟宗在台灣算是盛行,從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禪寺、靈鷲山等,都是屬於這一支。只是個別顯現的方式不同,或許是和開創人有關,才會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呈現。
 
從禪寺外觀是無法感受到宗風的特別。反而,蘊含著樸實無華,露出怡然自性的氛圍。走在寺內感受微風觸碰肌膚的感覺,即使陽光炙熱,也無法蒸出我的煩惱,而是以一種物外超然的姿態,與自己相會。
 
於是,我望著這陡斜的坡道,目光與念頭逐漸攀升,直到遠方占據我整個目光,讓涼風倒灌進我的胸腔,那樣沁涼。
 
圖簡介/置頂徵文
「自清乾隆五年庚申(公元1740年)創立於茲,迄今二百六十年之久。時稱『清華山觀音亭』,清光緒二十三年受大震災波及成廢墟。民國三年義敏和尚重輪奐易名「德源禪寺」,二十七年又被震災再度倒塌,三十二年重建,三十年後道場眾盛再建殿堂,五十二年八月破土,五十六年六月峻工。風光明媚,山明水秀,環境幽美,景色宜人,甚得遠近善信一般遊客之讚賞,可稱正信佛教道場,並附設禪學院,培植人才,發揚宗風。」立碑年代為民國六十六年,由嘉義縣政府刊編為第十七號古蹟維護。
 
#阿里山清華獅子會館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骨灰埋在樹下或是大海
意義其實都不大,沒有了感覺
誰能確認今天和明天的差別
日子只分走著或躺下
誰會管天氣是否晴朗還是大雨
.
要一枚果子栽在土壤
就是要站得遠遠觀賞
夢想是要靠近摘取,才能品味
然而,甚麼時間靠近
也種成了另一邊的仙人掌
沙漠與荒野沒有甚麼差別
大家都是潛藏在陰暗底下的生命
等待死亡觸摸消瘦的臉頰
.
請不要說,哪天
誰知道下一秒會怎樣
一顆石子也能讓我窒息
浩瀚星空下,我也獨自一人
獨自等待時間停止
不再轉動的星斗,把我捧起
黑布覆蓋我的臉
將眼淚都吞噬,還有那些
眼色,最後一幕畫面
.
到最後誰也不是誰
只有塵土挺立的玫瑰,顫抖
.
文:一代人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695923_2146430102247617_1046288284_o.jpg
蜷縮一箱滾燙
冷血是打不散的相思
終於,又回到陰暗的殼中
讓尾巴銜住了嘴
讓真實黏住了夢
讓此承起了彼
.
我與非我的原點
來自終結的誕生
.
文:魯爾德/圖:李秀珠友人圖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相約——致我們的西湖夜〉丁威仁

我低頭替妳繫鞋

就像替夕陽綁上烏啼

一杯龍井

被霧氣鎖在湖岸

楊柳已枯

蘸著波紋的小舟未盡

一葉

仍行於水中央。

我轉身為妳著衣

就像替妳黏上水鳥的羽

一杯熱拿鐵

偶爾帶來玫瑰的刺

扎傷的不是手

而是相思的

我們相約湖畔

把小橋做成流水的書籤

讓沿岸的綠意

被關進相機的窗景

變成一片渴光

的沙洲……

試評丁威仁〈我們相約——致我們的西湖夜〉

好的一首詩,會讓人在閱讀時有畫面。但是要讀到有畫面是不容易,因為每個讀者對於畫面的聯想能力不同,甚至能不能藉由抽象的文字聯想成具體的畫面,是有待作者的功力與讀者的聯想力。前者在運用精準的文字,以及恰到好處的詞彙,使得整首詩讀起來宛若一體,使整首詩能夠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意;後者在讀者歷經過生命經驗,與對文字的敏感度,和其想像空間呈現,從作品呈現的境體會到意。只是內心的狀態深淺,很難藉由文字完整的呈現,讀者在閱讀時要能懂得作者內心狀態,是非常難以感受與產生同理心。事實上,也是不可能完全體會。但是藉由以景喻情的修辭技法,讓無法描述的內心狀態,通過彼此都有的客觀事物狀態經驗產生連結,使得讀者在這閱讀過程中,能夠用類似的心情(在這也是指普遍性的生命經驗狀態),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意(個人生命經驗),進而形成共鳴或是感同身受,讓讀者體會到類似的意(個人生命經驗)

這首詩好的地方就在將情與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但是又與以往以景喻情的方式不太一樣。以往的手法為了不表露作者的意,而是先用景暗喻意,在最後一段或是後半段才點明作者的意。這首卻剛好相反,先點出作者的意,再用景譬喻感受(個人生命經驗)。但這樣的方式,卻沒有因點明而失去詩蘊,反而讓人可以感受到更深更遠的裊裊情思。

而能這樣的原因就在,作品的每一句點名都是將情埋在普通的行為中「我低頭替妳繫鞋」、「我轉身為妳著衣」、「我們相約湖畔」。很多動人的情感,往往是在生活細節上表現,在這可以體會到,在這作品巧妙的運用我(主動)、妳(接受)的行為,對襯出同體感,我「低頭」、「轉身」;妳「繫鞋」、「著衣」,最後達到一起我們(不分彼此),「相約」的情感層層推進。

在景象上是以近遠交替手法表達出整首詩的意象,一股遲暮淡然的思念,追不回去而只能看著它(時光;回憶)漸漸飄緲,但是越行越遠的畫面,卻帶出更深更重的思念,在有形的視覺與無形的情感相連,結構成「而今試盡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的人生曠味。

作品:丁威仁/文:魯爾德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戀戀山門3.jpg


誰不是這樣的出現
當日月還沒降臨
歲月還未唱歌
當夢還未著上披紗
我底心是孤獨的小城
.
人跡尚未走到荒野
小徑依然雜草叢生
城堡是百年孤寂的童話
沒有長髮垂落 沒有沉睡多時
唯有一人靠窗眺望遠方
.
一月寒梅綻放
挺立的是不卓的靈魂
那碗搓成時間的湯圓
吃了再多 也未能減重一絲
左心房跳動赤裸的愛
.
#阿里山清華獅子會館
文:魯爾德(一代人)
圖:蔡鎮鴻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觀完畫展,聽了美羽老師的解說,談到靈性還有她參訪台灣廟宇的分享。看到廟中裊裊升起的煙火,如同人的信念形成白色的龍,向上天祈求。藝術家在看待人文世界的角度會帶有個人的信念,並繪畫到作品上的行為,也是一種將自我、精神、信念、靈魂等所呈現的自我、生命、世界融合的詮釋方式。這是創作者的思維過程,也是一種溝通尋求答案的行為,也許創作本身是因好奇心與行動的結合。
.
小松美羽的畫特別的地方是,她所繪畫的守護獸都是臉部平面直視前方,不知道為何突然想到村上隆的超扁平畫風。當然小松美羽的並不能算超扁平,她在某個視角是給我感覺是畫中人物以俯視看著觀者,哪怕是平面直視的雙眼,給人凝視的感受,也會因身形的關係,讓人內心會有需要用虔敬的心態觀看,或許這和小松美羽說得守護獸會吃掉人的不好部分有關。所以在繪畫時,會將其敬畏與感謝的念頭,從畫中傳達出來。
.
此外,我也對小松美羽的用色感到好奇,她的守謢獸眼神與部份身體線條多是用金色,給人莊嚴和神聖的感受,但在背景和守護獸身體部份多用深色或是暗色表現。這樣互相照映的畫色表現,透過守護獸的職責來看,其實守護獸雖然會保護人,但是當人在重新來看自己過去所做的行為時,也是一次的自我良知審問,也表現了人在獨處時要小心謹慎自己的思維與行為。因此,這種深暗色的表現,除了指人擁有的不好部份,也是做另一種角度「君子慎獨」的警惕。
.
文:魯爾德
 
#小松美羽
#白石畫廊
如果大家對此有興趣,不妨撥空去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80962642353357&id=206742506442039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知道生活上有好多事,是我無法做到,也有很多壓力和挫折的不如意,時常伴隨我的生命。但是阿,我也願意相信,生活可以純粹,只要有愛去過每一天,努力朝自己的生活理想邁進,成功失敗不去計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真的在生活。人生最重要的小事,就只是生死而已。但是沒有愛,沒有存在的意義,那不是更痛苦嗎。
.
我也明白生活有很多責任與重擔要去承擔,但是那不代表,我就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過去的我習慣了壓抑自己,習慣了順從他人的渴望。忘了聆聽自己的心聲,我想做什麼,我想過怎樣的人生。我不想再這樣下去,要好好地真誠面對自己與他人,感謝過去的經驗與朋友,讓我有決心要跨出這一步。未來我不知道會怎樣,但是在這一秒,我要勇敢的愛自己,讓之後的每一秒,都是屬於我的每一秒。
.
我相信每個人需要的不多,也相信文學也和音樂一樣,能夠給予人溫暖,給予人快樂,即使只是短暫的時間,但在那短暫的時間內,彼此都能擁有瞬間的永恒。那是因為文學和音樂或是繪畫(統稱藝術文化),透過閱讀與詮釋的過程,創造賦予存在、價值、意義感等,讓人的內心可以穩定踏實,在每個當下都能有活著的念頭。
.
於是,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要失去愛人與被愛的信念,不要放棄熱情的理想,不要掩藏對世界的好奇,要記得敬畏死亡,要理解自己的面貌,要體會生命的意義,每個人對於自由的追求是一種天性,也是出生的意義之一。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