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相約——致我們的西湖夜〉丁威仁

我低頭替妳繫鞋

就像替夕陽綁上烏啼

一杯龍井

被霧氣鎖在湖岸

楊柳已枯

蘸著波紋的小舟未盡

一葉

仍行於水中央。

我轉身為妳著衣

就像替妳黏上水鳥的羽

一杯熱拿鐵

偶爾帶來玫瑰的刺

扎傷的不是手

而是相思的

我們相約湖畔

把小橋做成流水的書籤

讓沿岸的綠意

被關進相機的窗景

變成一片渴光

的沙洲……

試評丁威仁〈我們相約——致我們的西湖夜〉

好的一首詩,會讓人在閱讀時有畫面。但是要讀到有畫面是不容易,因為每個讀者對於畫面的聯想能力不同,甚至能不能藉由抽象的文字聯想成具體的畫面,是有待作者的功力與讀者的聯想力。前者在運用精準的文字,以及恰到好處的詞彙,使得整首詩讀起來宛若一體,使整首詩能夠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意;後者在讀者歷經過生命經驗,與對文字的敏感度,和其想像空間呈現,從作品呈現的境體會到意。只是內心的狀態深淺,很難藉由文字完整的呈現,讀者在閱讀時要能懂得作者內心狀態,是非常難以感受與產生同理心。事實上,也是不可能完全體會。但是藉由以景喻情的修辭技法,讓無法描述的內心狀態,通過彼此都有的客觀事物狀態經驗產生連結,使得讀者在這閱讀過程中,能夠用類似的心情(在這也是指普遍性的生命經驗狀態),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意(個人生命經驗),進而形成共鳴或是感同身受,讓讀者體會到類似的意(個人生命經驗)

這首詩好的地方就在將情與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但是又與以往以景喻情的方式不太一樣。以往的手法為了不表露作者的意,而是先用景暗喻意,在最後一段或是後半段才點明作者的意。這首卻剛好相反,先點出作者的意,再用景譬喻感受(個人生命經驗)。但這樣的方式,卻沒有因點明而失去詩蘊,反而讓人可以感受到更深更遠的裊裊情思。

而能這樣的原因就在,作品的每一句點名都是將情埋在普通的行為中「我低頭替妳繫鞋」、「我轉身為妳著衣」、「我們相約湖畔」。很多動人的情感,往往是在生活細節上表現,在這可以體會到,在這作品巧妙的運用我(主動)、妳(接受)的行為,對襯出同體感,我「低頭」、「轉身」;妳「繫鞋」、「著衣」,最後達到一起我們(不分彼此),「相約」的情感層層推進。

在景象上是以近遠交替手法表達出整首詩的意象,一股遲暮淡然的思念,追不回去而只能看著它(時光;回憶)漸漸飄緲,但是越行越遠的畫面,卻帶出更深更重的思念,在有形的視覺與無形的情感相連,結構成「而今試盡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的人生曠味。

作品:丁威仁/文:魯爾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這代人 的頭像
    這代人

    這一代人

    這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