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很膽小的人,從有認知以來,對於未知以及死亡的恐懼,時常放在我的左肩。騎車怕被撞,吃飯怕噎著,講話怕說錯傷人,走路也怕被車撞,舉凡只要做任何事情時,當我想起假如、或者、突然之類的念頭,我的念頭會開始偏向死亡或者意外的恐懼,即使不到一秒的時間,被我另一個念頭覆蓋,然而那種情緒依然扎根在心底。它並不能用知道、或者未發生的念頭,給完全轉換而不再興起,它如同樹扎根於土壤,在我的個性中萌芽,且習氣甚重。即使如此,我依然想用我知道;又沒有發生;自己認為等念頭想將這恐懼情緒給瓦解,但它還是在那,並且更加的明顯。曾經有一段時間,它嚴重的困擾著並影響著我,它來時我只能任它擺布,隨它的力量強度影響我的情緒和行為,壓抑和對抗帶來的反作用,使我更加痛苦與內疚,我開始對於活著的意義感到迷茫。存不存在,彷彿也不重要了。看了再多的書,也是將批判自己的力量帶來的影響更加的痛苦與愧疚罷了。於是我開始反問我自己,對自己的了解,真的會隨著認知上的理解,而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甚麼,甚麼是我不想要?這功課困擾我許久,我無法理解自己,也不能體諒自己身為人的必要存在。克里希那穆提的書,我始終只理解了一點點,然而那些不理解的地方,卻恰好是我最需要明白的部分。幸好,我遇到好老師,介紹詠給‧仁波切的書給我,才讓我可以做出確實的實修,而不會像之前一樣,只是空有知識的理解,而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恰當的方式。也在修持實踐的過程,我才逐漸體會到知道與做的中間是有段距離,這段距離是從理解他人說的道,讓自己質疑並接受他所說的道是甚麼?然後藉著他說的修持方式,逐步調整成自己的修持方式,然後體悟出自己的道。這過程是非常艱辛,要不斷地和自己打架,甚至感受的恐懼與愧疚比為修持前還要強烈。即使如此,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安心的愉悅,哪怕只是短暫的幾秒,但它的確如實的在我內心中萌芽。我察覺到我的內心根柢,已不再只有恐懼和愧疚以及不滿足還有好奇心的種子,還有心安、感謝、感恩等種子正在萌芽,我內心世界也逐漸的開闊。我也開始放懂得面對緣分,要學會放下因過去種種美好的回憶所聯繫的感動與快樂。懂得理解他人的天空不一定與自己在同一個世界,並知道傾聽與分享自己與他人,那就是最好的緣分了。現在的我,依然受到恐懼與愧疚的影響,但我學會接受做朋友,也學會看著它影響我的時候,也終於可以接受它就是我的人生課題,我要努力地完成它,讓我們彼此可以微笑對待。
南無阿彌陀佛
- May 14 Thu 2015 23:10
對於未知與死亡的恐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